3D打印技术自其诞生以来,3D打印成型装置的成型精度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所在,提高成型精度对于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广3D打印技术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成型精度的高低反映出一台设备或者一种成型方法所能达到的零件精度的能力。成型系统的精度应包括系统软件精度和硬件精度两部分,所谓软件部分主要是指模型数据的处理精度,包括各种切片算法、支撑生成算法、路径补偿算法等等。而硬件精度主要是成型设备的精度,通常是由机械零件的加工及装配精度所决定的。
![3D打印建筑城堡模型 3D打印建筑城堡模型](http://www.3ddaying.com/upfiles/files/1561570002.jpg)
按照3D打印技术的成型过程可将3D打印过程中的精度分为以下几种:
(1)数据处理精度:此项精度是指从CAD模型一切片分层一切片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发生的有用信息丢失,主要包括CAD模型面化造成的数据误差及切片分层造成的数据误差。
(2) 3D打印系统机器精度:此项精度指3D打印系统无负载运行时,工作台(包括X、y、Z三轴)的定位精度和重复精度。
(3)原型及时检测精度:此项精度是指原型刚制作完毕时的精度。影响该项精度的因素有系统机器精度;数据处理精度;成型工艺各参数;成型材料在成型过程中的收缩变形,该变形不可恢复,它同零件的形状、尺寸、材料的种类、制造过程的各参数值有关。
(4)原型延迟检测精度:此项精度是指原型经过较长时间的存放后的测量精度。由于受环境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线等)、成型材料的特性以及成型过程中残留在原型内的应力与应变分布的变化,成型后原型会继续发生变形,导致精度下降,因此,此项精度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指标。
(5)原型最终检测精度:此项精度是指测量多次成型物的误差,并重新设置成型工艺参数及进行各种补偿后所制作的最终原型的及时检测精度。
(6)X、y、Z向检测精度:由于在X、y、Z三个坐标轴方向上,3D打印系统的控制精度会有所不同,且其他一些影响因素也可能不尽相同,因此,原型沿三个坐标轴方向的精度值有可能不会完全一样,尤其是Z方向的精度最不易保证,应该分别沿三个坐标轴方向来检测原型的精度。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有关3D打印零件加工的精度种类有哪些的分析,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参考。
悟空打印坊,尼龙材料3D打印,专注3D打印服务,用100+台3D打印机,提供200多种材料的0.05mm精度的3D打印手板模具,3D打印动漫手办,3D打印建筑模型,3D打印人像,3D打印沙盘模型等打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