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业,是基于三维模型数据,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采用逐层叠加材料(逐层打印)的方式,直接制造与相应数字模型完全一致的实体或零件,拥有省材、设计灵活、生产效率高、个性化定制等特点。
我国3D打印行业发展的现状特征
1、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过去10年,3D打印产业规模CAGR达41.42%。据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增材制造十年发展及展望》数据,在 2012-2022年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自10亿元增至320亿元;并有望于2023年超过 400 亿元、于2027年超过千亿。我国增材制造全产业链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000余家,2022年以增材制造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数量22家(含新三板),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近200家,其中规模过亿的企业数量42家。
2、以消费级3D打印设备为主,出口“狂飙”式增长
随着国外桌面级打印机相关专利保护到期,技术壁垒下降,国内桌面级打印机厂家数量快速增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价格竞争也日趋激烈。2022年,我国消费级3D打印设备产销分别达到350.2万台和135.18万台,销售均价从2017年的0.38万元/台下降至2022年的0.22万元/台。成为2023年我国出口增长最快的产品。
我国3D打印行业面临的瓶颈问题
1、我国增材制造以设备生产为主,专业化服务占比低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3D打印行业中,打印设备和打印服务的营收占主要部分,目前设备营收占比55%,打印服务占比21%,原材料和零部件分别占比16%和7%,而国外打印服务占比一般超过50%。国外增材制造服务商提供的主要内容包括快速原型制造、定制化产品生产、按需制造、分布式制造以及提供全产业链的3D打印解决方案。服务商通常拥有先进的3D打印设备和技术,能够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如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和消费品等。
2、金属材料粉末竞争力不足
金属材料粉末是金属3D打印的基础,面临基础研究滞后、材料种类少、性能不达标、进口依赖度高、产业发展不成熟等问题。国内对3D打印材料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
3、核心光学器件竞争力不足
核心光学器件是3D打印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在光固化3D打印技术中,光学器件的性能直接影响打印质量和效率。但目前我国在精密光学器件领域的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
下一篇:3D打印在船舶行业的应用有那些